排灣族工藝藝術家 Iyas 擅長從日常細碎的片段中,挖掘蘊含其中的美感,並以藝術創作賦予生活全新的生命力。從進入內埔農工的原住民藝能專班開始,Iyas 便開始學習如陶藝、雕刻等傳統工藝,他分享,除了閱讀與田調所累積的經驗,「生活」是最豐富的靈感來源。
他以圖騰為例,在部落的歲時祭儀裡,常看見部落媽媽們驚人的創造力,以色彩和圖騰的變化,將她們對家人和孩子的愛與用心,繡縫成獨一無二的圖紋,也會將隨處可見的材料變成美麗的裝飾品,「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媽媽將水果防撞的包裝網袋,巧妙地綁成花束形狀。加上一些鮮花,就成了精緻的頭花。」這也讓 Iyas 開始留心生活中的美,從一瞬即逝的感受中尋找靈感與創意。
他在手機裡建立一個名為「靈感銀行」的空間,將生活中得到的靈感記錄其中,刻意選用詩意文字,讓平淡的敘事轉化成具有感官經驗的意象,提煉日常。Iyas分享,「每次回顧這些文字,總能激發出不同的想像。我會設置一個創作門檻,有意識地組合各種詞彙,讓想像的空間可以擴展。」靈感能在不同時空與經驗裡,激盪出新的想法,「靈感銀行」就像一個記憶資料庫,在時間裡排列、堆疊,如圖紋般細緻縫上生命的感知紋理。
以圖騰寫日記,映照光影
以詩意文字寫下所感,是Iyas熟悉的創作模式。但 Iyas 表示,這次為手提袋設計圖騰時,決定跟隨腦中畫面,「這是一篇篇用圖騰寫下的日記」。好比沒有文字的時代,族人創造圖騰並賦予意義,也似幼兒用簡單塗鴉,直接表達心中感受。構思此次創作,他往返所熟悉的創作路徑,回望傳統技藝的來時路,「用圖騰寫日記,有種回到最開始的感覺。」
在 Iyas 的圖像日記裡,記載著慶典時族人圍圈跳舞、山中潺潺流水匯集成溪、耕植後的焚燒與翻土,各式各樣的生活片段,成為光影與線條,也成為觀者想像的入口。他將所設計出的圖騰命名為「密光森林」,畫面源自於 Iyas 工作室附近的森林與瀑布,「在森林底層,可以看見陽光從樹冠之間照射進來,在土地上,有種波光粼粼的感覺」。
此外,圖騰的設計同時展示了兩種不同的色調:鮮豔的色彩和黑白的對比,對比的靈感來自光與影的交互。Iyas 認為,光與影在我們的日常中相伴而生,如同森林裡陽光灑落,同樣創造了陰暗處,「影子和我們同步,是對稱的模樣。」在設計裡,他加入自己對於光線的想像,選用非傳統的色彩,如同光譜般,帶著圖騰走向更遠的想像邊界。
自然恆常的變動,如同工藝的積累
因為創作,Iyas 時常走進大自然採集,他分享,工作室附近的瀑布雖然熟悉,卻時時變化著,讓他感覺每日的走訪,都像是和老朋友相遇,偶有驚喜,「從採集到的植物質地,也能反映出土地狀態。採集,是我關心這塊土地的起點。」
多年來,在生活與傳統工藝中累積的經驗,早已成為 Iyas 創作時的重要養分,但他同樣會使用有別於傳統的技法。近年開始發展樹皮布工藝技法的他,到日本向當地工藝家取經,看見了使用構樹織布的可能,「我在書籍上看到的,大多是用苧麻,這次發現構樹可以織成衣服,我就可以回過頭去看看自己的傳統工藝」,雖然還在試驗階段,但透過當代跨國的交流與經驗,看見別人記錄下來的工藝手法,便有回望自身文化、與傳統對話的機會,進而創造。
作為當代原住民工藝師,他希望能以當代的創作條件,持續分享自身的圖騰故事與文化,「要將傳統文化保留下來,我還是會借助現在的技術。技藝是堆疊起來的,不會停留在某個地方。」
🔜單筆捐款500元贈【密光森林手提袋】感謝禮。
※捐款時請於備註欄填寫需要〝彩色〞還是〝黑白〞,否則以黑白優先出貨。
本次捐款方案收入,都將作為本會瀕危族語語言復振、原住民族文化扎根及藝術與傳播之業務使用,感謝支持原文會,與我們一起守護文化、保存語言。
⚠本基金會不會主動以電話或簡訊等方式,要求捐款人提供信用卡訊息或至ATM設定相關作業,請提高警覺並提防詐騙行為,如有疑慮請先來電<02-27881600>詢問
📍不要相信不明來電
📍ATM操作就是詐騙